近日,绿城管理控股发布公告,耿忠强被任命为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联席主席。
耿忠强出身中交系,他自1995年加入中交集团,历任中交地产总裁、中房集团总会计师等职,2019年调任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,分管投资。
绿城管理的另一位董事会联席主席是郭佳峰,是一位老绿城人,他同时还是绿城中国行政总裁。
一位接近绿城管理人士称,目前先考虑如何做好绿城管理与绿城中国、大股东中交集团的业务协同,至于品牌问题有其历史原因,很复杂,很难一下解决。
今年3月,绿城中国公告称,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,已于2025年3月21日提交辞呈。
当时,据中交内部人士称,国资委要求解决控股不控权的问题,央企不会再允许内部人控制企业的情况持续。虽然这是由于长期存在的自身管理水平和选人用人之不科学造成的。
国内代建第一股
绿城代建缘起于2008年9月宋卫平提出的依托“绿城品牌和团队”实现业务创新的理念,2015年绿城管理正式挂牌成立,作为实施绿城对外品牌输出及管理输出的主体。
原绿城董事长张亚东敏锐地捕捉到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机遇,将政府代建列为绿城管理的战略核心,此后代建规模不断扩大,实现平台化发展。
2020年,张亚东促成绿城管理独立上市,使其成为“代建第一股”。
这几年,房地产市场下行,原先拿地卖楼的日子都开始不太好过了,而代建业务由于属于轻资产,不需要砸钱拿地,也不用加杠杆,主要从开发项目上抽成固定比例的代建代管费用,以及销售业绩的超额奖励。
于是,张亚东重心更多地偏向了绿城管理,过去两年间,绿城的利润整体下滑了三成以上,而同期,绿城管理的利润,大幅度增长了七成以上。
以2023年为例,绿城1314亿的营收规模中,利润是31亿,而绿城管理33亿的收入中,到手的利润却有10亿左右。
这样算下来,作为下属公司,绿城管理占绿城的营收比重不到3%,利润贡献却去到了30%。
在绿城体系内,无论是填补利润,还是撑起规模,绿城管理的角色分量,越发重要了。
2023年,张亚东亲自出任了绿城管理的董事会联席主席,原先绿城管理的唯一董事会主席郭佳峰变成了董事会联席主席。
此次,耿忠强的任命延续了中交系高管“空降”绿城管理的模式,也加强了中交系进一步加强对子公司的管控。
安全隐患识别“口袋书”